在上一篇謝幕裡我曾提到,阿媽從二十多年前就覺得自己隨時將蒙主寵召,所以不斷提醒她的兒子、媳婦,自己期望的葬禮規格,期待有個如她意的風光葬禮。

匆匆二十多年過去了,她的三個子女中,二兒子四十出頭就過世了,大兒子也在八年前過世了,我看著她一次又一次承受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悲痛。同時間,阿媽是娘家的老大,到現在為止,她的手足裡,只剩最小的弟弟仍在世,其他的三個弟弟、三個妹妹也全都過世了。

有時我真覺得長壽真的算是好命嗎?像電影「綠色奇蹟」那隻老鼠或湯姆漢克所演的警察一樣,活得那麼長、那麼久,你深愛的人、你最親近的家人、能和你聊童年往事的朋友都陸續離開你。只有自己,活得愈來愈衰老,也愈來愈寂寞。

那種沒有家人、沒有兒時玩伴、沒有同學知交好友的寂寞,到底是什麼樣的感覺?沒有人和你一起回味青春時期年少輕狂的往事,沒人和你一起訴說當年勇,那個應該執子之手與自己偕老的人到底是上了天堂?轉世變成小娃娃或變成別人的夫(或妻)或就是躺在冷冰冰的墳墓裡呢?沒有親密愛人、沒有自己最疼愛的孩子來證明自己存在的必要性…我想像不出那種孤單寂寞到底是不是一種永無止境至死方休的等待?

雖然我們會用兒女成群、子孫綿延來祝賀老人家的福氣好、枝繁葉茂。然而現在的家庭結構不再是傳統同居共業的大家庭,老人在家裡多少都會有子孫媳婦的陪伴與照顧。多數的現代家庭裡,成年的子女、孫子女要上班,更小的孫子女、曾孫子女可能要上學,七十多歲以上的老人,即使幸運的不需獨居,但上班日的白天,也幾乎如獨居一般的要自理飲食、自己打發時間。

阿媽就是這樣子。她和伯母及堂弟住,白天時間伯母、堂弟和堂弟的老婆要上班,他們的兩個小孩則請保姆照顧。所以漫漫長日,阿媽是自己一個人過的。幸好她身體還算硬朗,煮飯、洗碗、出門到巷口燙頭髮或買水果她都還算能自理。更重要的是,她識字,所以她還能看看報、翻翻書,打發一點時間(但這兩年她的視力嚴重退化也令人擔心)。也幸好她識字,還可看看電視節目的字幕,否則她已經重聽了,怎麼看電視連續劇或新聞呢?

到了夜間及週末,才算是阿媽比較能享受天倫之樂的時光。孫子、曾孫回家了,她總算有人可以說話。假日我們偶爾會帶她出去走走逛逛。但嚴格說來,她平常大多數的時間,真的就是自己一個人獨處,沒人可以說話。而她八十八歲了,不再行動自如,所以平日的活動除了居家附近的三百公尺內,她真的走不了多遠。她可以搭捷運,但也只限於她假日做禮拜或買菜的固定路線,其他地方,她也沒辦法應付台北這些年快速的變化,她幾乎不認得路了。

「寂寞」似乎是老年人免不了會遇到的問題。如果身體硬朗、行動方便的話,也許老年人可以加入某些社團、擔任義工,豐富自己的生活。然而,八十歲以上的老人,免不了都有些病痛與行動不便,他們可能只能待在家裡,如何打發漫長的一天又一天呢?
 
另一個更困擾老人及其家人的,恐怕是老人安養及照護的問題。

像阿媽,雖然生活尚能自理,但視力退化,又是重聽,而且多少有點健忘了。有時她煮飯或燒開水,瓦斯會沒關好或根本忘了關,據說已燒壞了兩三個鍋子。我們希望她別再煮了,但根本不可能。有一次,阿媽在熬湯,她自以為關了小火,可以燉一、兩小時,於是放心去午睡。結果鄰居聞到異味,請警察協助處理,大夥焦急在外敲門、按鈴,但正在午睡的阿媽根本聽不到,本來警察已經打算叫消防車來了,結果是阿媽自己睡醒,想看看外面,一開門,只見一群男人衝進屋裡廚房關瓦斯,這場警報才宣告結束。最後伯母決定買防乾燒的瓦斯爐,避免更大的驚嚇。

平常阿媽困擾我們的問題並不大,但前幾年她膽結石開刀摘除膽囊,大家輪流去醫院照顧她,出院後她無法料理三餐,一度想請看護,但阿媽的狀況不符合申請外籍看護的資格,請本國看護也不是我們所能負擔的,大家也不好要求伯母辭職照顧阿媽(想像一下婆媳的相處問題,伯母去上班,可能對伯母還比較算是休息吧)。那陣子,大家都很煩惱,所幸阿媽又漸漸恢復體力了,這個困擾能暫時擱置,可是我相信,有不少家庭都遇過這種誰來照顧老人的問題。

話題先回到那天公祭回來的車程上。那位媽媽擔心神主牌被媳婦丟到垃圾桶的女士也說起她的經驗。她說,十多年前她媽媽在老公過世時,也覺得自己來日無多,於是就把名下財產逐一分配給兩個兒子(對,就是兒子,三個女兒完全沒份),希望兒子能奉養她天年。本來兒子們也覺得照顧媽媽個三、五年是很應該,沒想到也是匆匆十多年過去了,媽媽仍健康的活蹦亂跳,反而是其中一個兒子生意失敗又罹患癌症死了,另一個兒子的老婆又和婆婆處不來,所以她媽媽寧可一個人住。分配給兒子的財產也花得差不多了,於是當年看似美意的安排,兒子媳婦反而覺得是不划算的交易。照顧媽媽變成一種重擔,只好抱著應付的心理敷衍媽媽的需求。現在反而是她們幾個女兒,每月給媽媽生活費及探望媽媽。

她最近很頭痛的是,偶爾會接到媽媽的來電,一開始,她媽媽一定是有氣無力,用虛弱的快要死掉的聲音:「阿~美~啊~我可能~快~死~了~」 然後她很緊張的打算出發坐一小時的車去探望她媽媽,在電話中,先陪媽媽聊一下天,聽她訴說這裡痛、那裡不舒服。聊著聊著,聊到弟媳婦,突然她媽媽又中氣十足的劈哩叭拉開始數落弟媳的種種不是,於是她就半開玩笑和她媽說:「我本來還很擔心你的身體,聽你的聲音應該還算健康,我改天再去看你。」她媽媽也有些不好意思笑一笑,不過她和女兒聊天打發寂寞時光的目的也算達成了,這一回合就算結束。

她漸漸了解,她媽媽這樣的電話求救,其實是種撒嬌也是寂寞,她需要有人聽她說話陪她聊天而已。她有時會笑她媽媽「身懷鉅款,營養不良」。因為她們三姊妹給媽媽的錢加上老人津貼,平均一個月三萬多,可是她媽媽卻被醫生診斷營養不良。想想很多老人真的這樣,其實手邊並不缺錢用,但一來可能是天生儉樸天性使然,二來也可能真的年紀大了胃口較差,另一個可能是自己吃飯真的很寂寞,所以獨居老人的三餐常常不是沒吃,再不就是吃的過度簡單,營養不夠。

前幾天和朋友聚餐,一個朋友感慨的說起她在英國的忘年之交,一位九十歲名叫瑪格麗特的老太太。前陣子,瑪格麗特的女兒寫e-mail來,說瑪格麗特最近已老到生活無法自理,也因為阿茲海默症,什麼事幾乎剛和她講過,下一刻她就忘了。而瑪格麗特女兒自己的老公也輕微中風需要照顧,所以她只好賣了瑪格麗特的房子,把她送進安養院。但瑪格麗特老太太到了安養院,極不開心,什麼事都不願配合,可是她女兒自己也是個六十多歲的人了,無力再照顧媽媽下去…

聊到這,其實大家都不敢再碰觸下去,因為,再過二、三十年,我們也將是六、七十歲的“中老年人”了,而自己的父母,如果有幸健在,也是八、九十歲高齡了。自己健不健康是一個問題,八、九十歲的老父母多少會有各種病痛或擾人的問題待處理,我們實在都沒有把握,自己的生理狀況、經濟能力,能夠讓自己過著有品質的退休生活,又能夠照顧自己長壽高齡的父母。而自己的下一代呢?在座的五個女人裡,只有一個是有後代的。
 
於是我們嘆了一口氣,趕快轉移話題。

延伸閱讀

養生送死(一)謝幕

不想繼承的未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isph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