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即日起,我要到東部旅行幾天,因為背筆記型電腦太重了,我也要順便檢驗一下我有沒有「網路成癮症」,所以這個星期我無法上網,本部落格就暫時不更新也不能回覆大家的迴響了。
 
本來我的公告只寫到前面。結果出發前,驚聞政府將興建「替代」蘇花公路的一條「可以讓東部民眾可以平安回家」的不是高速公路的「高速公路」。(對不起,我一定是邏輯沒學好,什麼「白馬非馬」的爭議我實在不會運用在現實生活裡,我明明聽行政院長宣布的是要蓋一條「高速公路」的,但事後發言人又修正為是建「蘇花公路危險路段替代道路」,我真的不懂那是什麼樣的路。

 (這是去年初和老二去花東玩回程隨手拍的照片)

我不禁想,如果政府效率夠高的話,也許這次「回」花蓮,剛好趕上花蓮還未被一把名為替代公路的高速公路利刃刺穿破壞前,看它最後一眼吧。
 
說「回」花蓮,是因為我本來就是花蓮人。沒換身份證前,我的籍貫一直都是寫「臺灣省花蓮縣」,換了新身份證,我的出生地還是寫「臺灣省花蓮縣」。我的阿公阿媽在花蓮落地生根,我的爸爸在花蓮出生、求學、立業。我也出生於花蓮,我媽的娘家至今還是在花蓮玉里,一年她至少都要回家個四、五次。我記得小學老師每次看到我籍貫填「花蓮」時,都要跟我確認一下我是不是阿美族人,因為,她們覺得我長得太像原住民了(嗯…其實老師那時說的是”山地人”,同學說的則是”番仔”)。
 
我以當「花蓮人」自豪。只是從我五歲舉家遷移到台北後,我太少回花蓮了,對花蓮的近況幾乎不熟,每次說我是花蓮人,總會惹來朋友同事的嘲笑,所以我不敢以「花蓮人」自居。從網路上看,反對蘇花高興建的人,總會被「正港花蓮人」以一句「你又不是花蓮人,你憑什麼替我們做決定」罵回去。所以,我不能以「花蓮人」表態,我只算是眾多貪戀花蓮好山好水、後花園般靜謐的觀光客而已。
 (這張也是去年初拍的)
那麼我說說我對花蓮交通的童年記憶吧!很小的時候,最疼我的阿媽出去玩一定會帶著我,印象中,我是隨阿媽搭飛機到台灣各地去探訪親友的。再大一些,能搭火車反而讓我很興奮,我喜歡過一個又一個山洞,然後感受那種一片黑暗中又豁然開朗的感覺,我也喜歡看鐵路沿線又是山、又是海的風景,當然,吃火車上的便當更令人開心。
 
如果說,我對花蓮的交通有什麼遺憾。那應該就是沒機會搭上「花蓮輪」吧!
搬來台北後,我們每年的暑假,還是會回玉里的外公外婆家度假,交通工具都是火車。有一年,就是侯麗芳那首我是海上的璇宮!我是水中的蛟龍!載滿一船的歡樂,駛進金色的碼頭!歡迎搭乘-花-蓮-輪!」紅遍大街小巷的「花蓮輪」廣告歌,連我都唱到滾瓜爛熟的時候,爸爸居然宣布,我們暑假將要搭「花蓮輪」回去。我簡直是樂昏了,我不懂什麼航程的顛簸或海象惡劣。我只是個電視兒童,一心嚮往徜徉在藍色大海當個水中蛟龍的感覺。
 
美夢很快就破碎了。媽媽幾天之後從樓梯上摔下來腦震盪住院,幸好沒有大礙,但為了不讓媽媽受更大的晃動震盪,我們那一年是搭飛機回花蓮的,我再怎麼不甘抗議都無效。爸爸說,沒關係,明年再搭「花蓮輪」,但是沒多久花蓮輪卻停駛了。
 
得不到的永遠最美吧!我在搭不到「花蓮輪」的懊惱時光中,一定是把花蓮輪想像成「鐵達尼號」般的高級豪華大客輪了。所以那一絲遺憾被愈放愈大……對海洋、對郵輪,都存著美好的幻想。即使後來有機會到國外搭渡輪、搭接駁船,但似乎總彌補不了那種搭「花蓮輪」航行在太平洋,又可以從另一個角度看臺灣的美好想像。
 
我不懂交通運輸、不會國土開發,不是經濟學者、不是環保專家,我甚至想以「花蓮人」自居都不夠格。但想到本來就脆弱、地震頻繁的東部土地又要再砍樹、採砂、炸山再去開腸剖肚挖出一條「高速公路」,總有些難受。
 
我記得某個寫著「人定勝天」的石碑就立在東部的路上,但在經歷九二一地震後(我人在南投),在經歷過幾次土石流、颱風、暴雨肆虐後的台灣,多少公路修了又坍、坍了又修,甚至最後乾脆放棄修復,讓大地自己修養生息。我們還能大言不慚說什麼「人定勝天」嗎?
 
我只能很沒用的想,幸好這次我到花蓮的時間排得夠久,而且剛好不搭火車,我們會走蘇花公路,還會走一小段中橫,我要拜託司機慢慢開,再多看未被大量開發的花蓮幾眼。
 
我不敢自稱是花蓮人,但花蓮是我的出生地、是我的故鄉,應該沒人會糾正我吧!
 
補記:
以前我家是在花蓮市的「溝仔頂」,我記得那排大溝,記得從我家二樓木頭地板縫隙可看到一樓媽媽賣雨鞋的情景。我們離有名的「掖香扁食」很近,媽媽說她剛嫁給爸爸後,有陣子幾乎每天都去那裡吃扁食,為的是偷看他們如何做扁食,她是去偷學功夫啦!
 
這些年媽媽每次路過花蓮還是會去那裡吃扁食,吃一次就嘆氣一次,她覺得那已不是她記憶中的美味了。說真的,我也去吃過很多次,我覺得媽媽做的「花蓮扁食」真的比較好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isph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