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去年看完台北國際書展後,我心裡就暗暗決定以後不要每年都去一次書展大拜拜了。一來是因為書展太吵太亂,二來博客來的折扣都比書展高,更重要的是我的體力已經衰退到不耐久走久站了。

結果人算不如天算,書展前一週臨時有個天上掉下來的好工作,我還是必須「因公」去書展一趟。要專程請假去書展我沒意願,但是有專車接送又有公假去書展就何樂不為了。所以上週五我還是去參加台北國際書展大拜拜了。

但是很遜的是,十點半左右進入世貿,十一點我就肚子餓了。我當機立斷隨便找個出口蓋個手章(這樣才能再進來),決定先吃飽再繼續逛。

我出去的出口正對莊敬路,莊敬路我並不熟,不過抱著沿著路走不要轉彎就不會迷路,也一定會有賣吃的信念,我就隨遇而安的走了。

走著走著,發現左側有一大排很特別的房子。心裡還納悶在寸土寸金的信義計畫區裡怎麼還會有這麼大的空地,這麼一大排平房,感覺上就像小時候的眷村。在好奇又懷念的心情下,繞進去看一下。起初先是看到招牌寫著「眷村文化公園」,我的感覺果然是對的。再往前看,剛好有個「尋找孫一美眷村影像創作展」。心裡閃過一個想法:「這該不會就是傳說中的『四四南村』吧!」 

入口.jpg 

走進另一個特展館,館內人員親切的拿DM讓我參考,果然寫著「四四南村」這個我聽說了很久、好奇了很久,卻總想著反正在台北,有空再去看,結果始終沒有專程去找的地方就這麼湊巧讓我遇到了。很興奮! 

我不是眷村子弟,但小學、國中時代有很多住眷村的同學,三不五時也會去他們家玩。高中時代,我們家甚至搬到一處眷村住。因為真正住眷村的人買得起其他公寓大樓了,房子空著也是空著,於是租給外人。眷村的房租比較便宜,媽媽才租得起。後來我們住的「富台新村」早也拆掉蓋了國宅和大樓了,就在永春捷運站那一帶。

全台灣的眷村都有類似的氛圍。矮矮的房子、窄窄的巷子、紅底白線的門。圍牆上總是爬滿了青苔。走在四四南村遺址,有些感覺很類似,有些感覺不見了:眷村的味道、大人罵小孩打小孩的聲音、小孩追逐嘻鬧的身影…這個地方太安靜,少了以前在走在眷村裡熱鬧的感覺。後來整理照片時,還發現一個不對勁,那就是房子太乾淨、太清爽、太新了。某些消逝遠離的事物,即使「復刻重建」,大概只能保留一點似是而非的感覺吧!

 窄巷.jpg 紅門.jpg 新舊交替.jpg 四四南村.jpg

吃飽飯,我還是回到書展。看了電子書、走馬看花了一下法國館、還是要應付隨時攔截看展人的推銷人員(現在我能很有效率的拒絕了)。我停留比較久的地方是「台灣作家書房」。

首先那裡的佈置有些特別,走進去看,發現有作家的書、手稿,每個作家的簡介還可以讓參觀著拓印。更特別的是那些作家的作品若有拍成電影或電視劇,也會在現場放映出來。例如朱天文的「小畢的故事」、白先勇的「台北人」。當時有個銀幕正在播映黃春明原著「兒子的大玩偶」,只見一個小學生看得眼神專注,不時還隨著劇情露出微笑。這部1983年的電影,居然能吸引一個2010年小學生全部的注意力,好作品還是能突破時空藩籬吧!

台灣作家書房.jpg 朱天文小畢的故事.jpg 看得發呆的小學生.jpg 楊逵手稿.jpg 王拓手稿.jpg

我拿到的資料裡,有一份是「國立台灣文學館」簡介。「台灣作家書房」也是由台灣文學館參與規畫。當時匆匆一瞥書面資料,心裡還納悶幾時多了個台灣文學館?我怎麼都不知道?在哪裡?事後我才知道自己真是少見多怪,孤陋寡聞。

參觀完書展的隔天,我去了三天兩夜台南之旅。星期六中午到了台南,同學開車載我經過一棟很特別的建築時,我順口問這是什麼地方?她說是「台灣文學館」。我才想到,這不就是我前一天才「知道」的地方嗎?原來「它」在台南市,而且2003年就開館營運了。

台灣文學館.jpg 台灣文學館側面.jpg

「國立台灣文學館」前身是建於1916年日治時期的台南州廳。設計師是森山松之助,他也是台灣總統府和監察院的設計師。館內有圖書室、兒裡文學書房和文學體驗室等空間。 

三天兩夜之旅,並沒有排參觀「台灣文學館」,只是我星期日下榻的飯店,離這裡不遠,所以忍不住好奇,在玩了一整天之後,已經晚上八點多了,我還是忍不住走來一探究竟。幸好文學館晚上九點才閉館,不幸的是星期一休館,也就是說,我只剩十多分鐘走馬看花。 

館內免費入場,走在裡面還是有點「逛衙門」的肅穆緊張感。我覺得這類日治時代「官府」改建成的博物館,先天就有一種威權的距離感。無論是館外或館內的氛圍還是太嚴肅莊嚴了,應該要多營造一些「親民」的氛圍,否則一般路過的民眾可能會心生畏懼不敢進入。因為我走到門口,是先看到穿著制服的警衛,要不是昨天在書展看到DM,又加上我留在台南的時間不多了,我也很難鼓起勇氣走進去一探究竟。

 文學館內部.jpg 文學館內部2.jpg

除去那種「小民進衙門」的畏縮感後,文學館裡的展覽其實很有意思。比方說走到某個陳列區,會聽到「丟丟銅」、林強的「向前行」和「牛犁歌」的音樂,望向「窗外」不斷搖晃變換的景物,真的會有自己在搭火車的錯覺。原來這一區介紹的是台灣文學中的「鐵枝路」。

 台灣文學中的牛.jpg 林強向前行.jpg 館內陳列.jpg

可惜只有十分鐘的走馬看花,但也因為這樣的意猶未盡,讓我決定下次再來台南,一定要排上「台灣文學館」的行程。 

就這樣,2010台北國際書展結束了,扣除我買的兩袋書及達成的公務外,書展的兩個插曲「四四南村」和「國立台灣文學館」更令我回味無窮。這兩個好像也是對比呢!或許融合的一中一台,更像台灣的特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isph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