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高三的的時候,媽媽報名參加學了紫微斗數,據她的說法是這樣可以拉近她和客戶的距離。總之她很認真學了一陣子,每天桌上都是各種表格、命盤什麼的,我也搞不清楚是什麼。

既然學了算命,總要有對象讓她算。她確切知道出生年月日的人除了自己,當然就是她的子女。偏偏媽媽生的孩子有點多(五個),生到後來,她可能有些搞混每個人的生辰八字了。人嘛!「第一次」總是最難忘懷的,所以媽媽記得最清楚、不會搞錯的,就是身為老大我的生辰八字。總之,在她短短的「算命仙生涯」裡,我是「唯三」她認真排完命盤的。她只學了一年半載吧!後來證明她全無慧根,也就草草結束了。

「唯三」,是因為我印象中看過她排出命盤的,除了她和我,再來就是我的一位高中同學了。當時的我真是個愛膨風吹牛的高中生,媽媽都還沒出師,我卻逢人就說「我媽會紫微斗數」。高中女生好像挺迷算命這一套,那位同學一聽我媽「會」紫微斗數,就興沖沖的提供她的生辰年月請我媽算。媽媽也花了好幾天(因為不熟練)排好她的命盤,好好的論命了一番。結果我跟同學回報結果時,才發現連很基本的地方都排錯,一連錯了兩次,退件兩次,搞到我實在沒臉再回覆同學家裡那位「糊塗算命仙」的「隨口亂斷」。這件事證明媽媽毫無算命的慧根,學紫微斗數的事也就不了了之。

媽媽學紫微斗數看似我們家一段小小的插曲,但為我排命盤這件事卻對我產生了某種長遠的影響。媽媽當年對我「鐵口直斷」的一些事,也不知是真的準呢?還是對我產生了心理學上的「自我應驗的預言」。總之,日後我的某些行為模式,確實就是在重覆媽媽對我的論斷。

其實以媽媽那種「低級入門」的算命技巧,說不定我的命盤也和那位高中同學一樣壓根兒就錯了,但是我在那之後也沒去算過命,無從驗證媽媽的正確性與否。事實上當年媽媽到底幫我算出什麼,說了什麼,我幾乎都記不得了,唯一記得的是媽媽說我的命宮是「貪狼星」。

到底命宮在「貪狼星」意味著什麼?媽媽那時也說不出個什麼道理,反而趁機以擁有這種命格的人可能會有的缺點,來影射指責她平常對我不滿的各種毛病,假論命之名,行批評指教恐嚇之實。只是媽媽教訓的話,沒幾天我就忘光光了,自此卻只牢牢記住自己是「貪狼星坐命宮」。然後自己胡亂說文解字一番,「貪狼者,貪心如豺狼,見什麼,就要什麼;想什麼,就非得到不可。永遠無法獲得滿足,隨時在覬覦下一個目標…」

唉!說不定我的解讀根本錯了。然而從那時候開始,我意識到自己的某些行為模式確實在應驗我自己理解的「貪狼星天性」。這種沒定性、貪婪成性、欲望無窮的「天性」並沒有顯現在我求學或事業的野心上,反而是表現在我日常行為模式上,習慣囤積,愛亂買。特別是自己有興趣的東西,簡直是毫無節制的亂花錢。

然而真正不幸的是,我感興趣的事物,經常在變。一旦興趣轉向,之前買的全不算,所有的花錢模式又重新再來一次,直到家裡堆積的「廢物」愈來愈多。久久一次的年終大掃除,偶爾我會痛下決心徹底清理已經不感興趣的雜物。只是我這種無意義的消費行為,卻仍一犯再犯,毫無自我節制的跡象。

我的「貪狼行為模式」運作方式如下:總是千篇一律的在某段時期內,瞬間燃起對某樣事物的狂熱,狂熱時期,不惜花錢、花時間、花上所有的精力去接觸了解。然後就在不久之後,狂熱迅速冷卻,對那樣事物的了解連入門就稱不上,立刻就轉移到其他興趣。前次興趣在我身上或周遭或許仍會存留某些習性、喜好或遺跡,最麻煩的是嚴重傷害荷包就是了。

第一次具體察覺自己突如其來的狂熱是在大學的時候。那時英語語音學有個很棒的教授,她在課堂上以奧黛麗赫本主演的<窈窕淑女My Fair Lady>舉例英語發音的問題。突然間我的某個開關被打開了,興致勃勃的買了窈窕淑女的DVD,接著買了小說,最後還追到它的原著蕭伯納所寫的劇本Pygmalion。很努力的啃著原著劇本,理解的很辛苦,但那種沿線追蹤的過程和蒐集擁有的斬獲很有成就感。後來我又迷上了奧黛麗赫本,於是又幾乎買了她的全部作品DVD,壁櫥上貼著她的海報,出國時還買了當時國內並沒有出版的傳記。結果傳記還沒讀完,那股狂熱就迅速退燒。雖然奧黛麗赫本還是我最喜歡的女演員,但我已經沒有蒐集她相關事物的興趣了。

接著我迷上了打電玩,特別是策略遊戲。當時從網路下載了一款鐵路大亨試玩版,英文的,為了玩它,我努力的查了所有和遊戲有關的單字,那時才真覺得自己識字不多。什麼carriagewarehousetimber,我都是那時才認識的。一路從英文版第一代鐵路大亨玩到第三代。沉迷時,我遍尋各網站看討論區、看攻略,連睡前都在擬定如何打敗對手的戰略。那陣子我對美國、歐洲各都市的地理位置及特產的熟悉程度,恐怕可以和導遊或地理老師相比了。

說起來,電玩已經算我持續最久的嗜好,斷斷續續也延續十多年了,想想也花了不少銀子在買各款遊戲,因為我的電腦造詣不高,所以幾乎都是買原版遊戲(因為不會下載免費遊戲,也不會使用沒使用說明書的大補帖),所以說,電玩花費是「數以萬計」應該不為過。愛玩電玩的熱度,忽強忽弱,即使現在,也還持續玩著Facebook裡的幾款小遊戲。

我想,「愛買書」也是自己慾望無窮,佔有慾太強的另一種表現。這也是少數殘存到現在還沒消退的嗜好,只是不同時期,買的書類型有所不同罷了。然而書愈堆愈多,我的住處根本都沒有新書容身之處了,更別提媽媽家裡還有我研究所之前買的書整整兩大書櫃呢!說實話,二分之一以上的書,自己都沒讀完。

有一段時間很喜歡綠色植物,假日老是跑花市,陸續買了一堆花、草、花盆、土、有機肥,最後證明我沒有綠手指,我用上滿心的愛意和專注去照顧那些花草,但那些植物不但沒有回報我滿室綠意,反而陸續枯萎凋謝。只留下一地殘枝敗葉、一堆空花盆,和一大袋沒用完的土、幾包有機肥料。我的居家綠色叢林之夢,瞬間幻滅。

四年前迷上了黑膠唱片又是一場荷包浩刧。唱盤不便宜,更貴的是後續到各大唱片行、網路拍賣及誠品買黑膠唱片的錢。誠品總是很準時的寄來新進黑膠的訊息,當時的我就像中了邪似的不由自主寄出預購單,或千里迢迢跑到門市挑選想買唱片。不過我最近一次聽黑膠唱片,已經是一年多前的事了。

兩年多前迷上了部落格,這大概是我歷來嗜好中,最不花錢的。算算我的「發文紀錄」,還不錯,我也穩定更新發文了兩年多之久。很不錯了!部落格退燒大約是在半年多前,那時是因為沈迷在Facebook眾遊戲中,每天至少兩小時巡迴各遊戲,無暇寫部落格。

不過Facebook的遊戲容易無趣,尤其是當一堆好友收手不玩時,自己獨守陣地實在無法自得其樂,漸漸的,我的注意力轉到別的事物上。在最近這短短半年裡,我先後沈迷了兩樣東西(嚴格來說是三樣),花時間上網查資料,花錢買東西,閒著沒事時就是在玩這些東西…「玩物喪志」這句話,再度應驗在我身上。

其實沉迷某樣事物時總給我很大的生活樂趣,深入了解那些事的過程就像一種探索解謎之旅,有時帶來知性的成就感,有時純粹就是一種擁有的滿足。只是這樣貪心卻沒定性的習性,讓我成不了任何領域的專家,反而必須不斷花時間精力在某樣事物的入門上。

我真不知道這真的是我與生俱來的天性?也或者我是拿媽媽當年算命的結果,來做為合理化自己花錢敗家卻一事無成的藉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isph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