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問「你像誰?」時,大家腦袋的第一個答案是什麼?

是會說,我像偶像明星XXX,流行歌手○○○,還是政治人物△△△?如果答案是這一類的,像那些人帶給你的感覺是得意?與有榮焉?還是偶爾感到有明星臉的困擾呢?當然了,如果你像的是某個評價很低的政治人物」或是公認醜到會嚇人的「公眾人物」,大概是會覺得自己衰吧!

不過,其實我問的「你像誰?」不是在問你像那個明星或公眾人物。

昨天老二帶了她的隨身碟讓我存資料到我的電腦裡。要存的資料是她前幾個星期拍的家庭生活影片。我邊存檔也邊開影片回味,乍聽到影片裡某個人說話的聲音時,我以為說話的是老四,但再注意看一下影片的前後脈絡,我才確信說話的那個人…是我。

一時之間,我真是難以相信也難以接受。以前經常有人說我的聲音像媽媽,後來同學打電話找我時,也偶爾會把我的聲音和老二或老三搞錯。可是,這次的影片,竟讓我發現,曾幾何時我的聲音竟和那個我鮮少交談也鮮少互動的老四相像?

我是家中的老大,下有三個妹妹,一個弟弟。因為年齡的差距及某些家庭和個人因素,我和老四雖說不上是反目成仇,但從我大學之後就和老四幾乎是互不往來的狀態了。有事要溝通時,通常是透過老三或媽媽傳話。逼不得已要當面說話時,我們之間的那種隔閡冷漠與疏離,恐怕和陌生人講話也不會如此,完全沒有姐妹間親密自在的感覺。手足情疏至此,不能說沒有一些遺憾。但我們兩人,也沒什麼想改善關係的舉動或打算。畢竟我們現在不住在同一個屋簷下,若遇上逢年過節的聚會,反正媽媽有五個子女,其中有一、兩個互不交談,長輩們根本不會發現。

我一直覺得在父母之間,我是比較像媽媽的。聲音自然是像的,以前還住家裡時,有時弟弟妹妹打電話回來,常常我拿起電話「喂~」一聲,他們就很乖的喊我一聲「媽!」。直到現在我難得回家一趟,偶爾接到外公、外婆、阿姨、舅舅的電話,他們也都把我的聲音錯認成媽媽的。

我那口亂牙也像媽媽,這是最令我怨嘆的相像。弟弟妹妹們全像爸爸有一口排列整齊的牙齒,只有我的牙齒亂的完全像媽媽。還有,連笨拙的腳丫子形狀也像媽媽。有時連媽媽都有些抱歉的對我說,我似乎全遺傳到她外型的缺點了。

我以為光聲音、牙齒及腳丫子像已經夠了。十多年前我去加拿大玩回來在欣賞自己的旅遊照時,發現了一個更讓我傷心的事實:(那時我才二十多歲喔!)我連體型都像中年後不太“挺立”的媽媽。真是夠了!遺傳的恐怖是否在我身上顯現無疑?

以上這些都是我媽媽願意承認我像她的部分,當然,如果我有好表現:念書時成績好、好像有點聰明的樣子、唱歌不走音…,我媽也一概歸納為她家族的遺傳。只有一項則事涉“婆媳爭議”,到底像不像她,至今無解。那就是「我房子的淩亂」。我從小就不會整理東西,家務一團糊塗,用過的東西很難歸回原位,房間總是呈現淩亂狀況。阿媽每次看到我這種亂七八糟的樣子,就忍不住發火搖頭說:「你不會收東西,生活沒秩序,跟你媽媽一樣。」這一點,媽媽就堅決不承認,她認為她是很會整理家務的。

不過如果我能說句公道話,我會說:其實媽媽自認收整齊的標準,對受日式教育的阿媽來說,是完全不合格的。阿媽連曬衣服都非常整齊有規律,以前使用竹竿晾內褲的時代,阿媽連褲子的開口都是朝同一個方向,再從大排到小。這一點,只有盡獲阿媽真傳的姑媽完全像她。那種秩序和整潔感,我完全沒有遺傳到。

等長大一點,我甚至發現我的興趣或專長可能都比較像母系的親戚,其實我真的很希望我能像父系這邊多一點,因為我和阿媽比較親,卻和外公、外婆、舅舅們不太有往來。高中時,我一度立志要念畜牧或森林系,就像唸農專後來在農場工作的爸爸一樣。但是我的生物卻老學不好,連顯微鏡觀察細胞我都找不到,只好覺悟放棄了。

手足裡,大家公認老二最像爸爸。孤僻古怪的個性像、外表像,連心臟有毛病大概都是父系的遺傳。老四外表像老二。記得有一次媽媽指著老二和老三不到兩歲時的黑白照片,睜著眼睛說瞎話的說那個比較小的女娃是老二,我們全都笑她自己的女兒都搞不清楚。但老二和老四小時候的照片真的一模一樣,單獨看時,根本分不清誰是誰。

不過老二也不和老四往來,狀況之壞比我有過之而無不及。

我的聲音也曾經很像弟弟過。

那是我國一而弟弟大約才七歲時。剛上國中,午餐不再是由阿媽中午送現做好的便當到學校,而是必須帶便當到學校蒸,可能是不習慣蒸便當那種特殊的氣味,我根本不想吃,每天都剩下很多,為了不被爸爸知道而挨罵,我會在回到家前把剩飯倒在巷口的餿水桶。結果導師注意到我中午幾乎沒吃便當,有一天,她警告我晚上要打電話告訴我爸爸。我嚇得要命但也只能等待不幸的降臨。

結果那天最後一節體育課跳土風舞我竟然扭傷腳踝。等我一拐一拐走回家,腳踝早已踵了一個大包,而我也疼得眼淚在眼眶打轉。爸爸立刻載我去國術館推拿敷藥。就在我們外出時,我的導師真的打電話來了。是七歲弟弟接的電話。

導師要找我聽電話,弟弟告知我不在家。沒想到導師生氣了,她說:

「你別裝了,你就是吧!」她竟然把弟弟當成我了!以為我怕挨罵說謊逃避。

才七歲完全不伶牙俐嘴的弟弟也說不出個所以然,只能一再重複我和爸爸都不在家。於是導師只好在半信半疑中憤憤不平的掛了電話。稍晚,我和爸爸回來了,導師又再打一次,證實剛剛那個人真的不是我。

我一直記得那次的經驗。原來弟弟在變聲前,聲音也和我很像過。

有時我們說的「夫妻臉」,通常是指一對情侶或夫妻看起來很像。其實那種相像,很少是指萬中選一的外表相像。多半「夫妻臉」的形成,應該都是兩人在一起生活久了,生活習性類似、品味相同(說不定還找同一家美容院打理門面、用同一款保養品)、或許連手勢、動作、說話的用語、口氣都有些像了,於是形成一種默契相通的感覺。

我很相信在同一個屋簷住久了,一定會有某種相像。

只是昨天發現我和十多年幾乎不講話、也沒住在一起的老四,竟然聲音也會有不可思議的相像時,忍不住會有一些驚訝與感慨吧!某些東西,如血緣或遺傳這種東西,真的是想忽略、想抹煞,卻好像怎麼都丟不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isph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