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辜者的試煉 

「謎題已經揭曉,凶手就在我們之中!」

 images    CAJJE3LY 

每當金田一說出這句話時,就表示他已揭開謎底,即將從一堆嫌疑犯中,指出真凶是誰。看推理故事最過癮的一件事,大概就是從一開始的漫無頭緒草木皆兵中,看著偵探抽絲剝繭,經由縝密的推理,從小說一開始陸續登場的眾多人物中糾出真正的犯人,而且犯人毫無辯駁的餘地。可惜,小說畢竟是小說,當偵探指出凶手在“我們一堆人”之中時,他總能迅速破案,抓出凶手,還給不是凶手的人清白。 

但現實呢? 

如果,今天,一個警察或偵探,指著我,及其他幾個我的至親好友,然後肯定的宣稱:「凶手就在你們之中!」然後,一小時、一天、一星期、一個月、一年…始終破不了案,遲遲指不出真凶是誰時,那麼,在我們這群人之中,將會發酵出什麼樣的感覺? 

這可不是小時候讀「亡鈇意鄰」寓言故事那麼簡單,隨便找個人對號入座,怎麼瞧他都是最大嫌疑犯的樣子。因為,「嫌疑犯」,是自己的至親好友還有自己。我們怎麼去相信自己的最親近的人?我們又怎麼面對他人對自己的懷疑?可能都是一種極度折磨人的過程吧。 

在讀克莉絲蒂「無辜者的試煉」(Ordeal by Innocence)之前,我讀推理小說,純粹都是沈浸在解謎或憑直覺亂猜凶手的樂趣裡,但這一本書,讓我有了另一種的思考。


故事內容是這樣的:有一個叫傑克的年輕人,被控為錢殺死她富有的養母。雖然他一再宣稱案發時,他正搭乘一個陌生人的便車,但能證明載過他的那個人一直沒出面證實。於是傑克被判入獄。而在他入獄沒多久,就因肺炎過世。


本書的一開始就是在這個命案發生的一年多後,當時那位載他的卡格里教授正要去傑克的家中澄清一切。他因為當時自己發生車禍,暫時喪失記憶,隨後又到南極探險,直到回到英國看到舊報紙才回憶起一切,他很內疚自己未能及時為傑克作證,以致他冤死獄中。於是卡格里積極找律師為傑克平反,重啟調查,更決定親自去找傑克一家人,想和他們致歉,並帶來傑克其實是清白的消息,他以為,自己這麼做,責任就算完了。


出乎他意外的是,當他向傑克一家人宣稱傑克無罪的消息時,他預期的是那一家人可能會為傑克能擺脫凶手的罪名感到如釋重負,或至少為他當時沒能為傑克作證,害傑克冤死獄中責備他一番。沒想到,那家人的反應大出他的意料之外。


全家人聽到傑克無辜的消息後,是震驚、是困擾,還有更多的憤憤不平,不是憤怒卡格里教授未能及時替傑克做證,而是,卡格里帶來的這項消息,雖宣告了傑克的無辜,卻也同時將嫌疑犯的罪名掛回這個家裡的每個人身上。因為,就現場證據來看,凶手一定是那一家人其中的一份子,如果不是傑克,絕對就是其他人。


所以,他以為他是在了結一件事,沒想到,他帶來的是那個家庭更大的紛亂。原本要結婚的父親和秘書關妲之間,彼此懷疑對方又受不了輿論良心的譴責而告婚事停擺。本來在追二女兒的醫生一邊懷疑自己的女友,一邊又期待女友能對他承認真相;罹患小兒麻痺的大女婿誓言查出真相,卻反而造成和妻子的裂痕甚至導致自己喪命;互相愛慕對方的小兒子和小女兒(這個家庭的小孩都是收養的,彼此沒血緣關係),擔心對方可能涉案又想為對方隱瞞事實;外加一個從小照顧這些小孩的看護,也不斷說一些危言聳聽的話。全家人,身陷風暴中,彼此懷疑、互相試探…直到真相揭穿的那一刻。


據我了解,這本小說,在讀者喜歡的克莉絲蒂小說排行,連前二十名都排不上,印象中算是在後段班。可是很奇怪的是,這是我讀過這麼多的克莉絲蒂小說裡,讓我久久忘懷不了的。因為在看完這本書之後,對犯罪、對破案我有了一些新的體驗。我學到的是,在犯罪事件中,能夠破案或找出真凶,不純然只是還給死者公道而已,更重要的是,避免讓無辜卻看似有嫌疑的人受苦。


所以在閱讀這本小說時,隨時可以看到書中人物隨時圍繞這個論點。


「她的意思是,一旦全家人再度受到懷疑…可能長期彼此猜疑—也許是永遠。如果其中一人有罪,他們可能不知道是那一個。他們會彼此監視、懷疑……沒錯,這是最糟糕的事。他們不會知道是誰。…」
卡格里說,他瘦削敏感的臉顯露出內心的感受。


「是的,很可怕…一年一年的繼續蒙昧下去,相互監視,也許猜疑會影響到彼此之間的關係。破壞親情、破壞信任…」


「這表示」
卡格里說,「無辜的人將飽受磨難…而無辜的人不該受苦,有罪的人才應受懲罰。…你知道我並沒有還誰公道。沒有讓有罪的人定罪,沒有讓無辜的人擺脫罪惡的陰影。」


「但是我能設身處地的替妳父親想,或是替關妲想,如果他們是無辜的,那麼他們的處境是多麼的痛苦難堪。關妲突然之間讓人不敢接近,敬鬼神而遠之。她內心自己知道她終究無法跟她所愛的人結婚。」


其實看這本小說時,我一直想到的是前幾年轟動一時的南迴搞軌案以及1990年代的蘇建和案。這兩個案件同樣都沒能找出強有力的證據來定嫌犯的罪,就算到現在,被認定的嫌犯始終都堅稱自己的清白與無辜。可惜真實的人生不是小說,讀完克莉絲蒂的小說我可以掩卷嘆息一聲,鬆口氣,然後輕鬆自在的繼續過我的人生。但真實人生裡,是否真能非黑即白的給無辜者一個公道?給真凶無可狡賴的鐵證及罪有應得的懲罰?而看似有嫌疑的無辜者身處一直被懷疑的漫長歲月裡,他們的人生是否就永遠停在某一點,無法前進?但失去的時光與青春,也無法重來?


果然還是讀推理小說只需傷兩、三小時的腦筋,就能獲得完美的解答。可是人生的難題啊~依舊無解。


就如同我之前的另一篇文章提到,克莉絲蒂的作品是有“人味兒”的。她的小說常有浪漫的元素(包含愛情、旅行、甚至冒險)、幽默的元素(不是刻意做作的低級幽默,而是通達人情世故後的智慧幽默),在這本書裡,她再度展現我說的那種對洞悉人性弱點與對人情世故智慧。


比方說,克莉絲蒂在描述這家人在遭受懷疑時的處境有她一貫對觀察世事的敏銳。小說裡,那位和二女兒海絲塔相戀的葛瑞醫生,自以為是的要海絲塔說出她殺害母親的真相,然後再三強調自己愛她,能了解她如此做的苦衷,又保證自己絕不會怪她仍會娶她。於是海絲塔問葛瑞醫生:

「如果我告訴你並沒有殺她你會相信我嗎?」

「當然我—我會相信妳。」

「我不認為你會,。」海斯塔說。


聽完醫生那種軟弱的保證後,海絲塔失望氣憤的轉身離開,而醫生本想追上,隨後又放棄。從作者的敘述裡,我們看到醫生的遲疑。我想,不只是海斯塔,根本就沒有一個讀者相信醫生那種薄弱的信心。之後,葛瑞醫生去向另一位年長的醫生墨克斯特抱怨海絲塔不信任自己並尋求建議時,老醫生就已意有所指的指出「在我那個時代,如果這件事發生在我身上,而我愛上了那個女孩,我或許會深信她是無辜的。」但葛瑞聽不懂他的意思,一再強調,他不在意無辜或有罪,他只想知道真相。墨克斯特直接問他,如果海斯塔真的殺了她母親,你還是樂意娶她,與她快樂生活下去嗎?葛瑞天真的答是,最後,老醫生挑明了說:


「你可別相信那套!」墨克斯特說。「你會老是懷疑咖啡中的苦澀味是否純粹是咖啡的緣故,老是想著壁爐柵欄裡的火鉗有點太重了。而她會看得出你的想法。這是行不通的…」


讀到這裡時,我真是不由得佩服克莉絲蒂那種既現實冷酷又幽默犀利的睿智。沒錯啊!如果在愛情中,真的完全信任對方的話,可能連懷疑都不會懷疑,也會努力為對方洗刷冤屈,怎麼會自以為是的相信自己能包容對方的一切。而愛情中未經考驗卻自我催眠、自我陶醉的「信任」或「包容」,又真的能禁得起現實生活的試煉與考驗嗎?


克莉絲蒂的小說裡,常有這種關於愛情的場景。她不是像羅曼史小說去描寫些纏綿緋惻的對話或場景,而是在這種危機四伏或彼此若隱若現的情意中,去表達出男女主角對對方的在乎或關心。《無辜者的試煉》裡,至少有兩對情侶的愛情被考驗了,有興趣的人,不管是拿來當推理小說或愛情小說,應該都能有另一番收穫和享受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isph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