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似乎都是適宜嫁娶的好日子。昨天,我是去幫親戚的婚宴收禮;今天,則是去參加同事的婚宴。
我以前就寫過,禮金是單身不婚族的噩夢,噩夢至今未醒,本月份還變本加厲,十一月至今已參加了三攤,大鈔一張一張的包出去,心則陣陣抽痛。或許大家還是想「娶個老婆好過年」吧!不過,昨天在幫忙擔任收禮的工作後,我發現,禮金不僅是不婚族的噩夢,在不景氣的現在,這應該是所有收到紅色炸彈者的噩夢了。
昨天親戚開了四十多桌,一桌菜錢八千元,飲料、酒錢另外算,禮金收了六十多萬元。如果加上喜宴會場的佈置、包給工作人員的禮金及其他婚禮開銷外,算算這種收入幾乎只算打平,沒有太大賺頭。
我之前文章說過「有人把收禮金比喻成標會,也算是一種『互助系統』。大多數年輕人成家都需要這個互助系統來補貼一下結婚的龐大開銷。有人標得早,利息少(很年輕結婚,同學朋友都沒經濟基礎包得少);有人標得晚,利息就多很多了(晚婚者的同學朋友大多有一定經濟能力,更別提之前你包禮過的人,一定會包更多回禮)。」
但昨天證明我的標會互助理論似乎錯了。我的親戚三十七歲才結婚,新娘也三十四了,算是晚婚。他們的同事、朋友早已事業有成、兒女成群了,照理這場婚宴應該算是“收尾會”大豐收才對,結果,讓他們失望了。
(婚宴前小花童的排練)
我在收禮的過程中,就留意到我收的禮金除了至親(沒有好友喔!)之外,幾乎沒見過5000元以上的大紅包。金額從2000到3600元不等。還有一些比較奇怪的數字,例如3800元及4200元。
婚宴結束後,我們邊核算金額邊檢討,結論是可能經濟太不景氣了,大家出手都拮据了起來。大家寧可失了面子,也要保住裡子。我那位新郎親戚看完禮簿,就有些懊惱的說,他和幾位結拜兄弟當年明明有默契,彼此出席對方婚禮,禮金就給六千元的,結果今天出席的那些什麼結拜兄弟,竟然無視當年默契,禮金自動縮水為三千六百元,而且還是全家出席、閤府光臨。
怪只怪我那位親戚自己晚婚,六千元全耕耘過一輪了,結果輪到自己收割時,剛好遇到“荒年”,不但荒年歉收,嗷嗷待哺的人還多了好幾口。我心裡暗想,我一直以為“男人間的友情和義氣”是比女人更經得起任何考驗的,搞了半天,原來男人的承諾和義氣根本不敵景氣的考驗,只值2400元(6000-3600=2400)。而且還外帶一家三口連本帶利撈回來。
新娘是某老牌績優銀行(絕不是最近有虧損或倒閉之虞的銀行喔!)的員工,結果分行經理也只包3600元而已。據新娘說,以前經理一出手至少也是6000元,沒想到,掃到全球經濟蕭條,分行經理的氣魄馬上也跟著萎縮了。
我之前以為,結婚禮金是單身者的噩夢,看來就算是已婚者,在不景氣的此刻也幾乎剉著等呢!因為,有經驗者告訴我,包禮金的回禮如果無法加倍,至少也應該再多一些,而且還得湊個好數字。
也難怪,我那位親戚看到他幾位結拜兄弟的表現,雖然三字經沒有罵出口,但心裡的失落和失望還是溢於言表的。而那位新娘,可能也會難過自己的行情比不上早幾年出嫁的同事。
但事實就是,景氣真的太差了。大家真的變窮了。有的人是因被裁員而窮、有人是因被減薪而窮;有人是因投資虧損而窮;有人或許薪水沒變少,但物價卻變很貴,所以還是感覺很窮。在大家都對前途沒有安全感又覺得自己很窮的此時,又怎麼可能出手大方的起來呢?
正因為如此,有人收到紅色炸彈後,只好採用“禮到人不到”的應對之道。因為不出席就可以少包一點。或許以我親戚今天的“禮金收入”來看,比起一家四口全員出席卻只包2600元的人,或許禮到人不到恐怕還上道點。
那麼,到底該怎麼看待婚禮出席這回事呢?雖然新人都會說:「您的光臨是我最大的榮幸」。新人應該也很期待眾人親臨的祝福,但除非本來就家境富裕,根本就不在乎那點辦桌錢,否則,請客、開桌的同時,多少還是會心裡忐忑不知這場喜酒到底會不會賠錢呢?像我的親戚,在我們回報他收禮的金額後,他只確認一個問題:「會不會賠錢?」知道不會,他就安心了。
順道一提,昨天婚宴開始前,新郎的媽媽還提醒我們要記得包些菜尾回家,結果一散場,所有賓客人手一袋菜尾回家,哪來多餘的菜尾留給主人家呢?
所以我現在的理論修正為,雖然禮金是個像標會的互助系統,最後結婚的人,有機會收到較高的利息收入,但絕對不要選在經濟大恐慌、全球不景氣的時候再來「收尾會」,因為,不但“利息”可能被減碼,被倒會的可能性也蠻高的。
不過景氣不好時,婚還是要結、孩子還是要生啊!我還是不時會發作“禮金噩夢”,雖然我對新人的祝福很真心,不過我對送出禮金的心疼也是真的。
【延伸閱讀】
留言列表